根据昌江现存峻灵王庙碑文字信息和大量史志文献记载,苏学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推断:宋元丰五年(1082)神宗敕封海南昌化江畔峻灵山上一巨石为“峻灵王”,苏东坡于18年后的元符三年(1100)农历三月下旬踏访昌化县,祭拜峻灵王,并于昌化江入海口旧县城双溪馆步行寻找溪源,至治平寺。其所作《峻灵王庙碑》和《治平寺诗二首》幸存至今,是昌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李公羽所著《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是研究峻灵王东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民间调查以及文献考据,确认苏东坡亲临昌化县、登临峻灵山、祭拜峻灵王、造访双溪馆和治平寺。李公羽认为,昌化县距昌化军治所的陆路翻山越岭,“十里九峰”,“确应有一百多里”,“按东坡体力和当年的交通方式,乘舆或步行,均有很大难度。然而,自昌化军城北门外‘北门江’(亦称‘宜伦河’)乘舟入海……半日可到昌化县昌江入海口处的英潮港。这是昌化县最早的港口之一。”因此,苏东坡当年是从水路赴峻灵山,并推断,“东坡先生从儋州乘船,沿海岸西南方向行约半日,抵昌江入海口处的英潮港,直接登上二水洲。”
前些年,苏学专家专门乘船沿此航线,由儋州海头至昌化江畔,真实地观察到峻灵王“雄峙海上”的伟岸身姿。苏东坡在《峻灵王庙碑》里具体记录了峻灵山上奇特的生态物种、自然现象等细节,歌颂峻灵王为国护宝,为民保安。峻灵王文化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与民生情怀,对当代文学、海洋学、民俗学等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昌江作为苏东坡亲临的一站,且为祭拜峻灵王而行,这是昌江的荣幸,也是昌江的机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有必要大力发掘、保护并利用昌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坚实有力的文化支撑。
我们崇敬苏东坡、纪念苏东坡、感恩苏东坡,就是要穿过历史的迷雾,全身心、全方位地体察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那么,走苏东坡走过的路,从他的视角观察并思考这个世界,便是最为便捷且有效的方式。
因此建议,由昌江文旅部门牵头,交通、宣传等相关部门合作,深入调研考察评估,联合打造一条“跟着苏东坡拜谒峻灵王”海上旅游线路。具体建议如下:
一、做好前期调研与考察,重点评估海上旅游线路的可行性、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以及促进昌江发展的深远意义。
二、主动对接儋州市文旅及相关部门,在交通出行、客源输送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为传播苏东坡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海南历史文化、促进海南岛西部经济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三、具体路线建议,参考苏东坡当年可能乘坐的船只,或者利用渔船,从儋州中和镇最近的港口出发,在海上西行约两个小时,在昌化港(英潮港)上岸,游二水洲,造访双溪馆和治平寺,登临峻灵山、祭拜峻灵王。当客人登上峻灵山,看到峻灵王傲立山头、雄视大海,一定能更深切地体会苏东坡当时祭拜海神、北望中原的复杂心境。
四、每年春季,逢苏东坡踏访昌化县的时节即农历三月下旬,组织一次“跟着苏东坡拜谒峻灵王”专门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苏学研究专家和文化名人,从儋州市出发,乘船到昌江,循着苏东坡的足迹祭拜峻灵王,一遍遍地固化这条“跟着苏东坡拜谒峻灵王”海上旅游线路。同时做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
五、做好沿线景点的打造与配套,从客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做好服务,做好引流客源到昌江其他景点如棋子湾、霸王岭等地的各项工作。考虑到客人返程不一定选择乘船,为了降低航运成本,可将来程票价适当定高点,返程船票半价即可,客人可凭来程船票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个月、三个月或一年)免费乘坐返程船。这样做更容易吸引和留住客人。
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身,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尤其他那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令无数后人敬仰。他的崇拜者和拥趸遍布全球,“跟着苏东坡拜谒峻灵王”,这个庞大的人群就不竭的客源。而对于内陆来的游客,体验一次时间不太久的海上航行,想必也是心驰已久的梦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