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入海口)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昌化镇近海养殖区位于昌化江入海口处,长期以来沿海养殖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2024年底,省水务厅对海南省昌化江等15条省级河流划定保护管理范围,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入海口)覆盖了昌化镇绝大部分养殖区和部分沿河村庄的农作区,仅对村庄居民点做出了区域性保留,这给农业生产、文旅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对此,昌化镇积极反馈意见,建议对河流保护范围做出调整,为当地群众生产发展保留一定条件。目前保护范围尚未最终确定,但涉及河流保护区域的村庄建设、居民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二、调查结果
(一)套核情况
经初步套核省水务厅征求的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矢量发现,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涉及昌城村约4979亩、咸田村约8114亩、杨柳村约8437亩。
(二)存在问题
沿海养殖业是昌化镇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县已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养殖户长期在养殖区发展渔业养殖,且目前根据市场行情养殖石斑鱼、东风螺等收益较高,农户迫切希望对原有虾塘进行改造并投产,但由于受到河流保护范围限制,无法取得农业设施备案并启动改造,部分群众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未充分考虑民生需求,导致政策与实际脱节。
三、原因分析
在划定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工作前期,存在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对村庄实际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导致保护流域范围覆盖大部分养殖区和农作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四、村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养殖户们对该管理办法深感不满和无奈。一位村民表示:“这些养殖坑塘都是很长时间的塘了,现在虾不好养,想转型养东星斑,没想到不能办备案手续,希望政府能想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让农户养的安心。”另一位外地来的养殖户说道:“这里的水质环境适合养殖,我也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加上这里的水质环境一定能大丰收,怎料办不了正规手续,这样不是制约我们企业经济发展吗?”
五、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一)重新评估保护范围。建议对昌化江保护流域范围和昌化镇沿海养殖区域进行实地调研,重新评估保护流域范围的划定,确保既能有效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又能兼顾当地沿海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过渡政策。在保护范围调整期间,制定过渡性政策,允许现有养殖户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展养殖活动和办理农业设施备案,并协助他们逐步调整养殖模式,以适应新的环保要求。
(三)加强沟通与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解释政策初衷,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众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