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化阵地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如何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传播类节目相继登上热搜,直观地反映了群众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这种现实需求,而如何创新表达形式,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议用活现有的“文化阵地”。
一、全国各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法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广东东江秀田学校、海南海口罗牛山学校,海南海口金盘1号幼儿园等,每日集中晨读《论语》等国学经典,每周都安排有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国学课程,通过传统文化学习,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如何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读书学习及生活更加自律,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也联合培训机构开设“家庭读书会”,教学对象为3-13岁的儿童和家长,通过学习《论语》《孟子》《孝经》等国学经典,引导孩子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培养优良的品行和习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我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阵地建而少用,比如社区的阅览活动室、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村(居)的儿童之家文化场所等多为摆放书籍,很少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
(二)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在缺少专业的文化传承人的情况下,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志愿者开展相应的活动,社会上的优秀教育机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盘活现有文化阵地资源的建议
(一)整合县城区优质的教育阵地资源,如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场馆投入使用后优势明显,可通过开设免费课程,设置诵国学经典、传优秀家风、讲非遗故事的主题,或开展学习经典专题讲座,为我县孩子和家长提供丰富的文化盛宴,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可以定期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将其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基地、学习基地、体验基地。
(二)用活儿童之家“小阵地”发挥文化传播“大作用”,利用返家乡大学生的寒暑假期,结合寒暑假等孩子时间比较宽裕的特点,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让其在各自的村(居)利用儿童之家等场所,融入时代元素,结合当地的特色,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定期开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通过讲故事、诵读经典、举办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方式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同时达到营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环境的目的。
(三)鼓励社会各界多方参与,引导社会优质教育机构结合自身资源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邀请招募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又热衷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活动,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等,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方参与的氛围。